组合式集装托盘试验大全
6.1 试验条件
6.1.1 试样的状态调节、预处理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在GB/T 4857.2-2005中表1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即:各型托盘的试验及试样的状态调节和预处理的环境温度为(23±2)℃;带纸基壁板的C型托盘的试验及试样的状态调节和预处理的环境温度为(23±2)℃,环境相对湿度(50±5)%;带纸基壁板的C型托盘的静载荷堆码试验(6.8)和壁板强度试验(6.12)前试样状态调节的环境温度为(40±2)℃、环境相对湿度为(90±5)%。状态调节时间均不少于24h。
6.1.2 试样中应有一件分别在(40±2)℃或(-25±3)℃的环境中进行4h预处理后进行垂直自由跌落试验。
6.1.3 试验的标准环境按6.1.1规定,试样的预处理按6.1.1 和6.1.2 规定。按GB/T 4996-1996中6.3规定,必要时应在试样移出预处理室后立即进行试验并应在1h 内完成相应的试验,每次试验后立即放回预处理室至少1h 方可进行下一次试验。
6.1.4 试样从生产72h后的各型产品中随机抽取,试样数量为三件。
6.1.5 试验设备、量具和载荷应符合GB/T 4996-1996中第7章规定。
6.2 外观质量
目测手感检查。
6.3 额定载重量
目测检查托盘的标志。
6.4 尺寸和公差
以常规量具测量。
6.5 底盘承载面弯曲刚度和支腿压缩试验
6.5.1 试验目的
通过本试验综合考核在规定试验载荷下由于支腿压缩变形及支腿间跨中位置处底盘承载面的挠曲变形是否会影响托盘的使用和搬运。
6.5.2 试验步骤
6.5.2.1 将底盘试样承载面朝上置于一个平滑、坚硬、刚性水平面上。
6.5.2.2 以均匀速度在(1~5)min内将试验载荷从0逐步加大到0.1R,以此作为以后挠度和支腿压缩量测量的准载荷,见图4。
1—试验载荷 2—底盘承载面 3—变形测量装置
图4 底盘承载面弯曲刚度和支腿压缩试验
6.5.2.3 以均匀速度在(1~5)min内将底盘试样上的试验载荷对称均布加载到1.15MR,保持持续时间24h。
6.5.2.4 到规定时间将试验载荷减到准载荷并进行测量。
6.5.3 测量
6.5.3.1 在准载荷条件下,按图4测量A、B、C、D处自底盘承载面底部至支承面的支腿高度Y1和支腿间跨中位置的E、F、G、K处底盘承载面底面至支承面的竖向尺寸H1。
6.5.3.2 在全载荷施加阶段的结束前,测量同上位置的支腿高度Y2和竖向尺寸H2。
6.5.3.3 卸载至准载荷条件下,每5min测量一次尺寸H3和Y3直到连续两次读数无明显变化为止,并记录。
6.5.4 试验结果评定
6.5.4.1 试验后目视检查底盘损伤情况。
6.5.4.2 以E、F、G、K四点中的最小值作为试验结果,全试验载荷施加其间的竖向尺寸H2和卸载后尺寸H3应符合5.5要求。
6.5.4.3 以A、B、C、D四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的压缩变形量δ1 按式(1)计算,残余变形量δ2 按式(2)计算,并应符合5.6要求。
Y1-Y2
δ1=————×100……………………(1)
Y1
式(1)中:
δ1——压缩变形量,%。
Y1-Y3
δ2=————×100……………………(2)
Y1
式(2)中:
δ2——残余压缩变形量,%。
6.6 支腿压缩试验
6.6.1 试验目的
通过本试验单独考核在规定的试验载荷下支腿的压缩变形。
6.6.2 试验载荷
试验的准载荷与全试验载荷按整个底盘试样0.1R和1.15MR并依受试支腿支承面积与所有支腿支承面积的比值(或支腿尺寸相同时按支腿数量)计算调整,以确定施加到受试支腿上的准载荷和全试验载荷。
6.6.3 试验步骤
试验和测量按GB/T 4996-1996中8.1分别对点A、B、C进行,见图5。以各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6.6.4 试验结果评定
6.6.4.1 按式(1)分别计算A、B、C各点的支腿压缩量。
6.6.4.2 按式(2)分别计算A、B、C各点的支腿残余压缩量。
6.7 静载荷堆码试验
6.7.1 试验目的
评定可堆码托盘(如C型托盘)在堆码时的耐压强度及对内装物的保护能力。
6.7.2 预定试验条件
6.7.2.1 试样托盘按额定载重量的预装物装载,全试验载荷为1.25倍最大允许堆码质量,以堆码两层(共堆三层)计即以1.25×2×(托盘皮重+额定载重量)作为全试验载荷,试验的准载荷为全试验载荷的10%。
1—载荷; 2—承载板; 3—加载头
图5 支腿压缩试验
6.7.2.2 施加和保持全试验载荷的持续时间为96h,卸载至准载荷的恢复时间为24h。
6.7.3 试验步骤和测量
6.7.3.1 将试样托盘放在平整的刚性表面上,把第二个空的箱式托盘放在试样托盘顶部,见图6,试验按GB/T 4857.3进行。
6.7.3.2 将准载荷加在第二个托盘上,在四个角上测量堆码在一起的两个托盘的高度,并取四角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H1。
6.7.3.3 施加全试验载荷并保持96h,同上在四个角上测量高度并计算H2。
6.7.3.4 移去全试验载荷,使试样在堆码状态恢复24h。
6.7.3.5 在恢复后的堆码状态托盘顶上加准载荷,同上在四个角上测量高度并计算高度H3。
6.7.3.6 按式(3)计算负荷压缩变形δ3,%:
H1-H2
δ3=————×100……………………(3)
H1
6.7.3.7 按式(4)计算残余变形δ4,%:
H1-H3
δ4=————×100……………………(4)
H1
1—试验载荷;2—空的C型(箱式)托盘;3——按额定装载量预装的试样托盘;H—堆码高度,mm
图6 静载堆码试验
6.7.4 试验结果评定
6.7.4.1 试验后目视检查托盘损伤情况。
6.7.4.2 负荷压缩变形及残余变形应符合5.7要求。
6.8 跌落试验
6.8.1 试验目的
评定C型托盘对棱跌落和角跌落的耐受能力及对内装物的保护能力。
6.8.2 试验步骤
6.8.2.1 C型托盘试样按额定载重量加载。试验按GB/T 4857.5进行。
6.8.2.2 试验样品各部位编号见图7。
6.8.2.3 依次对托盘试样底面各棱进行各一次的棱跌落试验,底面各角的支腿进行各一次的角跌落试验。
图7 试样各面编号
6.8.3 试验结果评定
试验后目视检查托盘结构损伤情况。
6.9 垂直自由跌落试验
6.9.1 试验目的
评价底盘(包括支腿)、隔板、顶盖或塑料壁板耐受跌落冲击的能力,并确定其对角刚度。
6.9.2 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
6.9.2.1 试样的预处理按6.1.3规定。
6.9.2.2 每个试样按表2规定顺序进行6次垂直自由跌落,其中角跌落试验按GB/T 4996-1996中9.2进行,棱跌落试验参照GB/T 4996-1996中9.2进行并应使试样的跌落棱边平行于冲击表面。
6.9.2.3 释放试样时,每次跌落只应发生一次冲击。
6.9.2.4 每次试样自由跌落试验后,应按6.1.3规定进行预处理。
6.9.2.5 试验对各型托盘的底盘、隔板、顶盖及塑料壁板分别进行。
表2 垂直自由跌落试验要求和顺序
序号 跌 落 冲 击 部 位 跌落次数
1 同一个角(见图8) 3次
2 相邻的一个角 1次
3 端部棱边(见图9) 1次
4 相邻的一个侧棱 1次
6.9.3 测量
在第一次跌落之前和最后一次跌落之后,在同一点A、B测量对角线AB的长度Y并按式(5)计算试样的对角线变形量(对角线长度相对变化率)δ5 :
Y1-Y0
δ5=————×100……………………(5)
Y0
式(5)中:
Y0——第一次跌落前的对角线AB间长度,单位为毫米(mm);
Y1——最后一次跌落后的对角线AB间长度,单位为毫米(mm)。
6.9.4 试验结果评定
6.9.4.1 试验后目视检查试样损伤情况。
6.9.4.2 比较对角线变形量。
6.10 斜面冲击试验
6.10.1 试验目的
确定托盘结构部位(底盘承载面板边、支腿)对冲击的耐受能力。
6.10.2 预定试验条件
6.10.2.1 托盘试样按额定载重量装载,装载物不应突出底盘边缘。
6.10.2.2 冲击头按GB/T 4996-1996中图10规定。冲击头安装在斜面试验机挡板上,其位置见图8,冲击头头部距斜面试验机台面的高度和冲击点位置按表3和图9所示。
6.10.2.3 冲击头将冲击集中在托盘的某一规定部位上(见表3),每个部位冲击3次。
6.10.3 试验步骤
6.10.3.1 将托盘试样放在斜面试验机的台车上,使受试部位与冲击头接触。
6.10.3.2 以适当的载荷块给试样托盘加载。
商机关键词:厦门托盘 厦门塑料托盘